強化財稅政策支持
推動全面綠色轉型
財政部黨組成員、副部長 廖岷
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“兩山論”20周年。20年來,“兩山”理論顯示出持久的理論生命力、強大的實踐引領力,引導我國走上綠色發展道路,為中國和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。財政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不斷強化政策財力支撐,推動“綠水青山”不斷轉化為“金山銀山”。
一是著力加強公共資金支持,持續推動地方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。2021—2024年,中央財政累計投入環保與綠色發展資金超過2.3萬億元,年均增長達3%以上。我們重點聚焦污染防治、生態保護修復等方面,推動“天更藍、山更綠、水更清”發生歷史性變化,讓老百姓生活品質不斷提升,也贏得了老百姓的民心。
二是著力優化制度供給,充分發揮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作用。平衡好區域間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利益關系,這是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協調發展必須處理好的一個重要課題。一方面,探索建立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制度,加大縱向補償力度;另一方面,進一步健全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,并推動在長江、黃河干流上率先建立統一的補償機制,也期待新的體制機制能夠發揮好更多作用。
三是著力完善激勵約束機制,強化市場引導,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。持續落實好環境保護稅、資源稅、增值稅、企業所得稅等多稅共治的綠色稅制體系,發揮好政府綠色采購示范引領作用,調動各方共同參與綠色發展。
四是著力支持科技創新,促進先進綠色技術賦能生態環境改善。支持綠色技術更快普及、更快商業化,加速推進綠色技術瓶頸的突破和成熟度的提升,實現從技術可行到經濟可行;推動新能源開發利用、資源能源節約、低碳零碳技術更快更大規模的應用,賦能社會經濟發展。
五是著力深化國際合作,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。認真落實“雙碳”承諾,充分利用國際金融組織的貸贈款、外國政府貸款,支持開展霧霾治理、減排等領域的工作。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、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全球重要議題,并在“南南合作”框架下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,展現大國形象。
保護生態環境,實現可持續發展,是全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。學界普遍認為,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之間存在著環境的庫茲涅茨曲線,也就是一種倒U型關系。在經濟不同的發展周期、不同的發展階段,實現這對關系的動態平衡面臨不同的挑戰,需要探索和認識規律,在政策、資金和技術之間形成良性循環。當前在全球經濟增長趨緩情況下,中國既保持了一定的經濟增長韌性,也顯著實現了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持續性,中國在不斷通過實踐、用實際行動解答這個難題,提供“中國答案”。
下一步,我們將繼續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不斷強化資金支持,健全完善政策舉措,堅持開放合作,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