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金秋六月,在樂民鎮黨委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在廣州市越秀區派駐湛江市遂溪縣樂民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(以下簡稱“駐鎮工作隊”)精準農技幫扶下,經過近半年的試驗田種植,樂民村首家村企聯營企業新立農業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新立農業”)30多畝花生種植試驗田迎來豐收季,平均畝產濕花生近900斤,遠超當地傳統種植畝產平均水平,為樂民鎮花生產業提質增效注入新的動力。
精準破題:破解“低產困境”的農技幫扶之路
樂民鎮地處雷州半島,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,氣候條件較適宜花生種植,但長期以來,村民自種花生卻深陷“技術粗、產量低”的困境,制約了花生產業的發展。
“要打破僵局,必須從技術源頭破題。”駐鎮工作隊主動扛起幫扶重任。2024年12月,駐鎮工作隊精準對接產業需求,依托“雙百行動”駐遂溪縣服務隊、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的平臺,特邀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張雷教授開展專項培訓。此次培訓聚焦“高產技術+輪作模式+病害防控”三大核心板塊,從花生品種特性、土壤墑情管理到病蟲害早期識別,既有種子品種特性解析,也有應對蟲害的實操指南。通過理論授課、田間實操、案例解析等多維形式,為60多名種植戶打開了科學種植的新思路,改善了“靠天收”的傳統觀念。
2024年12月駐鎮工作隊邀請華南農業大學、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專家開展花生種植專項培訓
駐鎮工作隊會同華南農業大學、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專家開展花生種植實地教學
全鏈賦能:從“紙上技術”到“田間豐收”的精準落地
技術的生命力在于落地。年初,駐鎮工作隊聯合新立農業選取30多畝試驗田種植花生,將“技術方案”轉化為“豐收實景”。
種植模式創新上,推動試驗田采用“機械起壟+一壟雙行”密植模式,既充分利用光照資源,又避免植株間爭奪養分,為高產打下基礎。針對機械播種對土地平整度要求高的特點,協調農機專家提前介入,指導土地精細整理,確保播種深度一致、出苗均勻。
樂民村花生種植試驗田引入機械化播種收獲兩用機
水肥管理上,引入滴灌系統與科學施肥方案,解決了傳統漫灌“用水多、易爛根”的問題,又確保花針期、結莢期等需水臨界期土壤濕潤,為莢果發育提供穩定環境。
病蟲害防控上,建立“預防為主、綜合防治”體系。依托“技術員+機械化”機制,定期監測田間病情,使病蟲害發生率降低,果實飽滿度提升。
深化加工:產量與效益的雙重突破
金秋六月,試驗田迎來收獲季,“不僅產量高了,效益賬也算得過來。”新立農業負責人李石生算了一筆明白賬:試驗田通過新技術種植,機械化播種收割,降低了人工成本,疊加“農味都”花生油品牌深加工,帶來了附加值提升。特別是近年來,駐鎮工作隊積極開展消費幫扶近6萬元,助力花生種植和“農味都”花生油生產銷售,產業鏈延伸讓“好花生”賣出了“好價錢”。
樂民村花生種植試驗田收成情況
工作隊調研樂民村花生種植試驗田收成情況
未來展望:從“試驗田”到“希望田”的輻射之路
如今,新立農業的“試驗田”已成為樂民鎮花生產業的“希望田”。駐樂民鎮工作隊表示,下一步將持續推廣“機械種植+精準管理+深加工”模式,推動更多農戶采用科學技術。讓樂民鎮的花生地從“低產田”變身“希望田”,從“賣原料”到“產精品”,為鄉村振興筑牢產業根基。
撰稿:陳槐淦、李石生